Python教程:在python中对列表进行统计和计算详解

欢迎你来到站长在线的站长学堂学习Python知识,本文学习的是《在Python中对列表进行统计和计算详解》。本知识点主要内容有:使用count()方法获取指定的元素的出现次数、使用index()方法获取指定元素首次出现的位置、使用sum()函数统计数值列表的元素和。

1、在Python中使用count()方法获取指定的元素的出现次数。

我们在前面学过通过len()函数计算列表的长度,但是他是不管也没有重复的,而今天要讲的,使用列表对象的count()方法可以获取指定元素在列表中出现的次数。count()方法的数值类型语法格式如下:

listname.count(obj)

其中,listname代表列表的名称;obj表示要被判断出现次数的对象,这里是指精确匹配,而不是是元素值的一部分。

例如,创建一个8个数值的数列列表,使用count()方法统计数值出现的次数。代码如下:

s = [66,88,13,59,66,39,100,59]
s1 = s.count(66)
s2 = s.count(88)
s3 = s.count(99)
print("66出现的次数:",s1)
print("88出现的次数:",s2)
print("99出现的次数:",s3)

运行结果如下:

66出现的次数: 2
88出现的次数: 1
99出现的次数: 0
>>> 

count()方法除了统计数值型列表,还是可以统计字符串里某个字符串或子字符串出现的次数,如果没有就返回为0。可选参数为在字符串搜索的开始与结束位置。

语法如下:

str.count(sub,start,end)

此方法中,各参数的具体含义如下:

str:表示原字符串;

sub:表示要检索的字符串;

start:指定检索的起始位置,也就是从什么位置开始检测。如果不指定,默认从头开始检索;

end:指定检索的终止位置,如果不指定,则表示一直检索到结尾。

列如:检索字符串“olzz.com/xuetang/python”中,“/”的出现次数。

str = "olzz.com/xuetang/python"
num = str.count('/')
print("'/'出现的次数:",num)

运行结果为:

'/'出现的次数: 2
>>> 

下面我们指定字符串的起址位置:

str = "olzz.com/xuetang/python"
num = str.count('/',1,10)  #指定'/'在第2个到第11个字符之间
print("'/'出现的次数:",num)

运行结果为:

'/'出现的次数: 1
>>> 

2、在Python中使用index()方法获取指定元素首次出现的位置

在Python列表对象的index()方法可以获取指定元素在列表中首次出现的位置(索引),在数值类型的语法格式如下:

listname.index(obj)

参数说明:

listname:表示列表的名称。

obj:表示要查找的对象(精确匹配)。

返回值:首次出现的索引值。

s = [66,88,13,59,66,39,100,59]
s1 = s.index(66)
s2 = s.index(59)
print("66首次出现的索引位置:",s1)
print("59首次出现的索引位置:",s2)

运行结果如下:

66首次出现的位置: 0
59首次出现的位置: 3
>>> 

如果索引的值,列表里面,就会抛出异常:

s = [66,88,13,59,66,39,100,59]
s3 = s.index(77)
print("77首次出现的索引位置:",s3)

运行结果为:

Traceback (most recent call last):
  File "D:\Python\Python310\Doc\000.py", line 2, in <module>
    s3 = s.index(77)
ValueError: 77 is not in list
>>> 

和上方的count()方法一样,index()方法可以用于数值型的检索,也可以用于检索是否包含指定的字符串,不同之处在于,当指定的字符串不存在时,index() 方法会抛出异常。(count()方法出现次数为0,而不是异常)。

str.index(sub,start,end)

此方法中,各参数的具体含义如下:

str:表示原字符串;

sub:表示要检索的字符串;

start:指定检索的起始位置,也就是从什么位置开始检测。如果不指定,默认从头开始检索;

end:指定检索的终止位置,如果不指定,则表示一直检索到结尾。

列如:检索字符串“olzz.com/xuetang/python”中,“/”首次出现的位置。

str = "olzz.com/xuetang/python"
num = str.index('/')
print("'/'首次出现的位置:",num)

执行结果如下:

'/'首次出现的位置: 8
>>> 

下面我们指定字符串的起址位置:

str = "olzz.com/xuetang/python"
num = str.index('/',1,10)  #指定'/'在第2个到第11个字符之间
print("'/'首次出现的位置:",num)

执行结果:

'/'首次出现的位置: 8
>>> 

执行结果是一样的,因为我指定的位置是一样,现在我来指定到后面这个区域,使用负数索引:

str = "olzz.com/xuetang/python"
num = str.index('/',-10,-1)  #指定'/'在最后一个到最后10个字符之间
print("'/'首次出现的位置:",num)

运行结果如下:

'/'首次出现的位置: 16
>>> 

这个结果是从左到右的,因为指定区域排除了第8个,所以满足要求的是第16个了。

3、在Python中使用sum()函数统计数值列表的元素和

在讲count()方法和index()方法的时候,我是把数值和字符串,分开讲解的,因为使用数值的方法比字符串的方法要简单。

但是在sum()函数中,只能统计数值了。语法格式如下:

sum(iterable[, start])

相关说明如下:

iterable:可迭代对象,如:列表、元组、集合。

start:指定相加的参数,如果没有设置这个值,默认为0。

下面各种对象之间求和举例:

>>> sum([0,1,2])            # 列表求和
3  
>>> sum((0,1,2,3),1)        # 元组计算总和后再加 1
7
>>> sum([0,1,2,3,4],2)      # 列表计算总和后再加 2
12
>>>

#p#分页标题#e#

实例:某中学校长随机抽查了初三1班的10名男学生的数学成绩,和10名女学生的数学成绩,然后应用sum()函数计算男学生和女学生的成绩之和。对应的代码如下:

s1 = [93,95,86,98,99,99,89,100,100,97]  #10名男学生的数学成绩列表
s2 = [98,96,86,88,96,100,93,87,95,95]   #10名女学生的数学成绩列表
z1 = sum(s1)
z2 = sum(s2)
print("10名男学生的数学总分数为:",z1)
print("10名女学生的数学总分数为:",z2)

运行结果为:

10名男学生的数学总分数为: 956
10名女学生的数学总分数为: 934
>>> 

到此为止,今天的《在python中对列表进行统计计算详解》中的使用count()方法获取指定的元素的出现次数、使用index()方法获取指定元素首次出现的位置、使用sum()函数统计数值列表的元素和就讲解完毕了,有不懂的可以给我留言哦。

文末福利:

1、关注站长在线官方公众号【站长在线】微信号:olzzcom ,文末也有公众号二维码,关注公众号以后回复python,本站精心整理的Python书籍、软件、工具都实时更新哦!本站所安装的python3.10、 IDLE中文版 、PyCharm、Visual Studio Code、Sublime Text4等都在里面哦!

2、站长在线官方微信交流群已经开通了,微信扫码进入,一起交流,一起进步!

dawei

【声明】:石嘴山站长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,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:bqsm@foxmail.com,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