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喜欢岳麓书院里面有这样一副长对联:是非审之于己,毁誉听之于人,得失安之于数。
如果每个人能够做到不在乎身外之物,不被他人的评价左右,同时学会顺其自然,那么就能够活的很好。也就能知世故而不世故,懂圆滑而不圆滑,晓万事而不言万事。
你要活的漂亮,需要以一种独一无二的姿态,活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精彩,世界才会不吝啬,对你温柔。
生活很好,记得微笑,众口难调,开心就好。
你未必光芒万丈,但只要心中始终有光,让温暖有尺,让退让有度,让善良不失棱角,让热情仍然有态度。
生活就是一个过程,要以一种独一无二的姿态,活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精彩。
熙熙攘攘,南来北往,不负生活,不迷失方向,即使逆光而来,也配得上这世间所有的美好,未来的路很长,而且风景难忘。
愿你只忠于自己内心,不被他人言语困扰,活的认真,笑得放肆。
董卿说:“我们最好永远不要长大”,对啊,其实人生最好的状态就是一直在成长的过程中,学而未满,永远在路上。
何为成长,失去天真,学会世故,失去骄傲,学会谦虚,学会妥协,学会担当。
最坏的样子,是在各种压力发酵之下,慢慢的变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。
水的清澈,不是不含杂质,而是它懂得沉淀;心的通透,不是没有杂念,而是它懂得取舍。单纯的人并不是懂得少,而是他坚守得多。
古人亦云“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,知其可为而为之,知其不可为而不为,是谓君子之为与不为之道也!”
随着年龄的增长,你会看到越来越复杂的世界,你会发现世界既不黑也不白,而是一道精致的灰,你会历经沧桑,你会看尽世间百态,但如果经历了这些过后,你若仍能够在心中有一份相信,眼中仍然保有那一份的清澈,这就是真正的成熟。
所谓的成熟,是你能通透地看透这个世界,知世故而不世故,历圆滑而留天真,不随波逐流,不违背本心,内心始终保持善良与赤诚,活出自我!
越长大越明白,随着年龄的增长,人总会变得越来越宽容,所以很多事到最后并不是真的解决了,而是算了吧。
所以在饱经沧桑,尝尽人间冷暖,还能护住赤子之心,保持单纯,便是知世故,而不世故,处江湖而远江湖。
君子有所为是能力的证明,君子有所不为是格局的篇章,在一地鸡毛的现实生活中,仍旧给自己的心灵一方净土!这是人生的修行,也是人心的抉择。
有些时候并不是不想和他人说话,只是人一旦悟透了 ,就变得很沉默。也不是没有和他人相处的能力 ,只是没有和他人逢场作戏的兴趣罢了
莫言说:“善良的人都晚熟,而且是被劣人催熟的,后来虽然开窍了,但仍然善良和赤诚,不断地寻找同类,最后成为最孤独的一个”。
可能一开始真的是我们看不透,单纯到可笑,甚至稍稍带了些许傻气。后来我们眼神毒辣,任何的伎俩一识就破,而我们懂圆滑而不圆滑,晓万事而不言万事,仅是为了自己的本心,不想被外界的纷扰所污染,更是想坚守自己的那份初心。
人间本来就没有乐土,个人有个人的苦,总有一天你会明白,成熟是你把你自己揉成了粉末,再重新塑造出的自己,所有的道理都是你自己捂出来的,别人再怎么说你都听不进去,不是高傲,不是不懂情理,而是有时沉默成了不违背自我的唯一方式。
读过那么些道理,为什么过不好这一生,因为没经历过自然也不会完全明白,我们需要足够的勇气,在遇事时学会不逃避,这一路会让我们失去很多,但同时我们也将收获很多。
既然认准了一条路,就不要打听走多久。
人们都说人的一生一般会成长三次,第一次是当自己发现,自己不是这个世界中心的时候;第二次是发现有些事情再怎么努力,还是想拼命争取的时候;第三次是即便知道有些事无能为力,却能微笑着接纳却不解释的时候。
最终的美好样子,是即便看透人性的幽深复杂,却仍以赤子之心为人处世。
格局是被委屈撑大的,温柔也是懂事换来的。
我们抓不住这世界的美好 只能装作万事顺遂的模样。
世故和成熟区别就在于此,世故的人眼睛会越来越浑浊,因为他所有的做事情的出发点,都是趋利避害。慢慢的眼睛就会浑浊,心中也就丧失了,对这个世界上的那些美好的感知的能力,慢慢的变得不再有同理心,不会去别人,而是只是在算计自己的利益,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那样一个小的世界当中,其实这样的人生,他的光彩也就会越来越暗淡,我也不喜欢这样的人生,我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出走半生,归来仍是少年。
理想中的生活是五彩斑斓,可现实却是乱七八糟,在经历一地鸡毛的狼狈后,愿我们的内心永远清澈,在漫漫人生路上回归本心,勇敢的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。
就如黄永玉先生写的那样:“明确的爱,真诚地喜欢,直接的厌恶,站在太阳下的坦荡,还有被坚定地选择”。
未必我们光芒万丈,但可始终心中有光。
有时候你必须一个人走,这是选择也是无奈,这不是孤独,这是格局。
做一个不随波逐流,不违背本心,不活在别人眼中,心中清澈,眼中有光,内心且强大且赤诚的人,活出洒脱,活出自我的人。
知世故而不世故,历圆滑而留天真,我想这才是最善良的成熟。
希望你可以出走半生,一直勇敢下去,归来仍是少年。